公开征求《吉林市乡村振兴“1+6”重点任务率先突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

来源: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时间: 2018-09-25 08:28

公开征求《吉林市乡村振兴“1+6”重点任务率先突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部署,市农委牵头起草形成了《吉林市乡村振兴“1+6”重点任务率先突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在2018929日前提出意见,并将意见(书面或电子文档)反馈我们。

联 系 人:吉林市农业委员会  孙瑞

办公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65

电子邮箱:jlsxncb@163.com

联系电话(传真):62049820

                                   2018925

 

附件:吉林市乡村振兴“1+6”重点任务率先突破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吉林市乡村振兴“1+6”重点任务

率先突破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产二产三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吉林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聚焦“精准”和“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6”工程。“1”是指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6”是指率先实现“六清”整治、绿美乡村、“四好农村路”、可视农业、棚膜经济、园区创建等“六个转变”,为实现乡村振兴2020年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江城样板

二、重点任务

(一)狠抓项目建设,率先实现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突破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引进落地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夯实县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现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集中精力把最有基础、最具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品牌建设,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树立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落实《关于加快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的意见》,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善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实现县域经济水平有较大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支撑。同时,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持续抓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2020年,在全省Ⅰ类县(市)区排名中磐石市、桦甸市争取进入前10名,蛟河市争取进入前15名,舒兰市争取进入前20名,永吉县争取进入前25名。四个城区和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推进,发展质量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我市42个贫困村和1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的年度任务,圆满通过国家和省验收。

【牵头部门:市农委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等  实施主体: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持续开展“六清”整治,率先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向干净起来转变

落实全省“百村引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安排,打造一批样板村。继续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行动,建立长效机制,探索推广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新模式,加强片区联动、路域环境整治、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由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的深化拓展。

——2018年底,“三包三责”落实率力争达到90%以上,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重点村屯全覆盖。

——2019年底,“三包三责”落实率力争达到95%以上,完善“六清”长效机制和相关档案。

——2020年底,“三包三责”落实率力争达到100%,“六清”工作在县、乡、村、社得到常态化落实。

【牵头部门:市农委 配合部门:市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妇联等  实施主体: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绿美乡村行动,率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向绿起来转变

抓好庭院绿美、村屯绿美、河岸绿美、公路绿美、认养管护等行动,实现农户庭院整洁舒适、片区村屯四季有绿、重点河岸岸绿景美、主要公路绿树成荫畅通安全,努力形成一碧千里、村在绿中、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2018年,落实“果树进院”工程的农户占比力争达到10%;重点村屯绿化美化200个,村屯空闲地带绿化达到50%以上;江河化美化200公里;乡村公路绿化美化1000公里。

——2019年落实“果树进院”工程的农户占比力争达到20%;重点村屯绿化美化300个,村屯空闲地带绿化达到70%以上;江河绿化美化100公里;乡村公路绿化美化1500公里。

——2020年落实“果树进院”工程的农户占比力争达到30%;重点村屯绿化美化400个,村屯空闲地带绿化达到80%以上;江河绿化美化150公里;乡村公路绿化美化1800公里;实现一村一个“小树林”。

【牵头部门:市农委 配合部门: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妇联等  实施主体: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率先实现农民出行向通畅起来转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夯实工作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工作调度、强化监督考核等措施,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

——2018年治理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推行“路长制”,覆盖率达到40%;市辖区和全市乡级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30%

——2019年治理改造农村公路1890公里;推行“路长制”,覆盖率达到70%;市辖区和全市乡级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80%

——2020年治理改造农村公路2400公里;全面推行“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市辖区和全市乡级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比例达到100%

【牵头部门:市交通局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  实施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推广可视农业模式,率先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

抓住“数字吉林”建设有利契机,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数字农业,实施“信息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推广一村一品一电商模式。发展可视农业,打造我市互联网可视化绿色农业(农品)推优平台,实现城乡的无缝对接,线上线下一体化透明的优质农业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营销、休闲农业体验等互动新模式。

——2018年,实现可视农业新零售电商平台上线,打造“可视农品”品牌,通过线上和线下推广,让吉林市的城市消费者看到、买到、吃到和了解到地产优质农产品。

——2019年,建设万昌大米、舒兰大米、孤店子大米等地的“可视化+物联网化”吉林大米推广基地10个,建设省外可视农业优品店3家,市、县、镇可视农业特产店5家,休闲农庄可视农业土产店10家。可视农业联合会成员单位发展到500家;建设农业专业联盟20个,联盟成员达到10000人以上。

——2020年,可视农业基地建设数量发展到200家(其中精准扶贫可视村和一村一品可视村各10个)农、林、牧、副、渔特色基地实现全覆盖。

【牵头部门:市农委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政网办  实施主体:各县(市)区政府】

(六)发展棚膜经济,率先实现单季生产向四季生产转变

围绕“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寒地设施农业,实现园艺特色产品四季生产,周年供应,把冬闲变为冬忙,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建设全国北方寒地设施农业产业圈、都市“菜篮子”直供基地。

——2018年新建棚室1万亩,面积累计达到14.6万亩,实现棚膜经济农民人均收入1700元以上。

——2019新建棚室1.5万亩,面积累计达到16.1万亩,实现棚膜经济农民人均收入1900元以上

——2020新建棚室2万亩,面积累计达到18.1万亩,实现棚膜经济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以上。

【牵头部门:市农委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   实施主体:各县(市)区政府】

(七)创建产业园区,率先实现生产方式向一、二、三产融合方向转变

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达标准、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遵照“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根本宗旨,围绕各地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在园区内建设一批规模化绿色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强势品牌;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布局一批融合联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小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转变,由生产主体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集群带动转变,由产业单一发展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

——2018年,每个县(市)区创建1-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到10个。

——2019年,每个县(市)区创建1-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到12个。

——2020年,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到15个。

【牵头部门:市农委、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科技局、市畜牧局、市金融办  实施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中新食品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规划编制到位。市县两级力争年底前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突出县(市)区和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衔接,引导偏远村屯、散居农户、空闲院落的整合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责任压实到位。县乡党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聚焦在农业农村,主官亲自抓,分管具体抓。县乡两级党委每年向上级报告乡村振兴实施情况,书记进行乡村振兴专题述职。把乡村振兴工作成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四个优先”落实到位。“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优先”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

(四)资金保障到位。创新资金筹措办法,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我市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专项引导奖补资金等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本级涉农专项资金向乡村振兴方向倾斜,保障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五)聚财引智到位。调动各方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畅通城市农村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主办:金沙js1996  

联系电话:0432-62049800  E-mail:jlsnwscc@126.com

邮编:132011    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65号

备案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网站标识码:2202000038

吉公网安备 22020402000355号

返回吉林市政府网站    站点地图